国内陶瓷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与发展


发布时间:

2023-01-12

作为中国陶瓷行业智能制造的引领者和排头兵,建筑陶瓷行业和卫生陶瓷行业做了大量的实践和实验。作为陶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内陶瓷产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方面才刚刚起步。本文从分析我国国内陶瓷产业发展概况入手,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内陶瓷产业实施智能制造的背景,然后结合国内陶瓷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,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路径,以期为国内陶瓷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参考。

国内陶瓷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与发展

作为中国陶瓷行业智能制造的引领者和排头兵,建筑陶瓷行业和卫生陶瓷行业做了大量的实践和实验。作为陶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内陶瓷产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方面才刚刚起步。本文从分析我国国内陶瓷产业发展概况入手,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内陶瓷产业实施智能制造的背景,然后结合国内陶瓷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,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路径,以期为国内陶瓷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参考。

1、 国内陶瓷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
自2015年5月提出“中国制造2025”以来,江西省景德镇市、江西省黎川县、福建省德化县、广东省潮州市、湖南省醴陵市、淄博市等国内陶瓷主产区的多家国内陶瓷企业,山东省已启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。这些瓷器产区的国内陶瓷企业通过推进智能制造,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:


1.1提高生产效率
通过实施智能制造,国内陶瓷企业凭借智能设备的应用、工艺流程的优化、信息技术的互补,改变了以往“半机械化+半手工化”的生产模式,极大地提高了国内陶瓷产品的生产效率。


1.2产品质量改进
国内陶瓷企业通过实施智能制造,逐步降低了国产陶瓷产品的不确定性,即产品质量的不可控性。全自动灌浆、滚压成型等智能设备使产品规格标准化,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优等品率。例如,宜山陶瓷智能制造车间有效解决了日用陶瓷产品易变形的技术难题,变形率下降了10%左右;有限公司陶瓷珠的硬度和韧性提高了15%,有效缓解了国产陶瓷产品脆性的“天然缺陷”。再如德化同心公司,其成品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,产品质量明显提高。


1.3缩短生产周期
通过实施智能制造,国内陶瓷企业在设计、打样、成型、上釉、烘干、烧制、质检、包装、仓储等环节,与原有的传统制造方式相比,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。例如,通过3D建模系统和3D打印设备的运行,日常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了约50%,从30天减少到15天。再比如,有限公司通过3D打印、瓷土一次性成型和微波快速干燥,将陶瓷制品的打样周期从一周缩短到一天。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潮州松发公司)将产品从泥棒到成品的生产周期从几天缩短到了一天。


1.4产品转化率的提高
通过实施智能制造,国内陶瓷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和新技术,突破了国内陶瓷到成品设计的诸多限制,解决了“设计可以实现,但生产无法实现或低成本批量生产无法实现”的问题